首页 > 资讯 > 政策法规 > 商务资讯

亚马逊、DHL、TNT等纷纷撤离中国,国际巨头为何频频水土不服?

2019-04-29

前段时间,亚马逊在进入中国20个年头后,选择将电商业务退出中国,并且关闭第三方卖家服务,震撼离场。

 

 

 

电商巨头退场,物流行业早有先例。20193月,UPS中国区开始裁员,关闭沈阳与大连两个操作中心。更有员工爆出,UPS辽宁区域的取送业务已经外包给代理公司。201810月,顺丰55亿元强势收购DHL在中国大陆以及港澳供应链业务。

 

 

近几年来,外企选手频频离场,不管是通过资本收购或是建立合资公司,都无法在中国立稳脚跟。为何这些国际巨头频频水土不服?

 

亏损严重的国际巨头们

 

2000-2007年是国外快递龙头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浪潮,UPSFedEx、德国邮政纷纷进入中国市场。

 

将取送业务外包,战略转型——UPS

 

UPS2001年通过与速卖通合作正式进入中国市场,同年获得境内商业直航权。在2012年获得中国快递牌照后,大力发展国际快递业务。反转发生在20193月,UPS开始裁员,关闭沈阳与大连两个操作中心,将取送业务外包,宣布进入战略转型期。

 

亏损严重,关闭网点——FedEx

 

FedEx2002年通过与柯达合作正式步入中国市场,利用柯达在中国的办事处网络,开展快递业务。在2007年收购大田物流后,FedEx持续加大投资并且以每票20元进行空运业务收费,以快速扩张国内快递业务。多年来的亏本经营使得在2012FedEx关闭金考快印北上广深的门店,把印刷以及邮寄办公网点撤出中国。

 

水土不服,贱卖家当——DHL

 

1986DHL就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,为外贸公司提供包裹运输服务。德国邮政成为DHL股东后,在2007-2009年间强势收购中国金鹰、全一、中外运速递、金果等企业,进一步发展中国物流业务。经过几年的价格战打拼,DHL在华水土不服,贱卖了三家收购过来的快递企业给友和道通。

  

被迫出售业务的TNT(天地华宇)

 

TNT早在1988年就进入了中国快递市场,成立了国际快递合资公司,推出国际快递业务。2007年,TNT收购华宇成立天地华宇,成功步入快运领域。在之后的六年中,华宇一度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快运企业。但从2010年起,国内快运行业的快速变迁,华宇老牌的快运模式无法适应时代的脚步,退居行业老二。无奈之下,水土不服的TNT只能将天地华宇出售给中信产业基金,从此华宇的外资路算是走完了。

  

为何外企难以适应?

 

国内市场变化快

 

拿中美经济环境对比,中国GDP增速普遍较快,20186.6%的增速远高于美国的2.9%。而国外经济环境较稳定,外企们早就适应了慢速成长,无法针对国内市场的快速变化进行适时调整。

 

流程链过长拖慢节奏

 

中国物流行业产品迭代速度较快,很多东西没有经过精准的认证就开始做了,企业更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将业务进行转变。而老外的战略流程相对固化,从战略的制作申请到审批执行,没有半年多的时间根本没有办法实现。等业务调整成功,别的企业早已开始下一轮的战略转型了。

 

管理理念和文化差异较大

 

我国物流行业对标准化的运营和推广力度略显不足,大部分企业还是以粗放的管理模式为主。而国外的物流巨头,基本都以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运营模式为主。标准化的运营模式意味着成本的升高,被收购的这些国内企业并没有办法适应高成本的运营模式。

 

另一方面,在国内的管理层及运营团队并没有实际的话语权,真正有权利的却是不懂国情的外人。拿亚马逊来说,早在15年前,亚马逊收购卓越网后就注定了失败。王汉华担任中国区总裁,大到公司战略,小到人事行政,都要对总部做汇报。

 

 国外企业合规成本居高不下

 

在中国,高昂的人力成本以及税额是阻碍国外企业发展的另一项难题。而部分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不交社保或是其他发票抵扣进项,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。相对而言,外资企业在国内需缴纳额外的企业所得税,加上庞大的人力成本,压缩了外企的利润空间。

 

以上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交流,更多物流资讯请关注【e椰城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