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政策法规 > 行业动态

“加水就能开”的水氢汽车,真科学还是假骗局?

2019-05-31

不久前,《南阳日报》发布的头版报道称,水氢发动机在该市正式下线,可以通过车载水”“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。

 

消息一出,迅速引来网友质疑其根本“不符合能量守恒”:把水分解产生氢气的大量能量从何而来?在整个循环中,水分解产生氢气,氢气再通过燃烧产生水,能量是守恒的。如果没有电池、汽油等额外的能量输入的话,那根本没有多余的能量可以用于汽车行驶。甚至有网友质疑,该项目根本是个“骗局”。

工信部甚至在27日正式回应水氢汽车:截至目前,仍未收到青年汽车公司该车型的产品准入申请,该车型未获得产品公告。按相关法律,目前这款车型不能生产销售和上路行驶。

 

“水氢车”量产之路渺茫

根据青年汽车庞董介绍:“水氢车”加300公斤水,就能跑300公里,污水、海水都可以使用。

结合青年官方发布的铝+水制氢原理推断,根据两种不同路径反应计算,消耗掉300公斤的水,分别需要准备216公斤和144公斤的铝合金粉末。(此为理想状态,同样续航里程,实际可能消耗更多水、铝)

根据查询情况,铝每吨价格在14000元以上,即千克价格在14元以上。欲续航300km,单是铝的消耗量就高达2000元以上。在如此价格面前,水的消耗价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800元以上的百公里运营成本,估计“水氢车”的量产之路基本渺茫。

氢燃料确成新能源新风口

青年汽车的“新技术”尚无定论,但氢燃料正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新风口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增加了“推动充电、加氢等设施建设”内容;今年新版补贴政策也明确,地方应完善政策,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(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)给予购置补贴,转为用于支持充电(加氢)基础设施“短板”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。

跟水氢燃料车不同,目前市面上比较成熟的氢燃料汽车技术路线是车载储氢技术。车身载着储氢瓶,车辆奔跑时通过氢氧离子的化学反应“现场发电”。

2016年以来,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获得较快发展,形成了京津冀、华东、华南、西南、华中、西北、东北等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,建立起产业配套和商业化应用体系。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年底,我国有2000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和12座加氢站。但北美、欧洲、日本和韩国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进入商业化阶段,我国仍处于商业化初期。

越来越多车企加入氢燃料汽车布局。截至今年4月,北汽福田已累计销售氢燃料电池客车达190辆,累计运行里程超过300万公里,建立起氢能客车、公交车、物流车等产品布局。国际车企中,丰田也正不断扩大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。据介绍,继2014年推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“MIRAI”之后,氢燃料电池巴士“SORA”、氢燃料电池卡车及氢燃料电池叉车也将陆续投入商用。

个人认为“水氢汽车在商用车领域,至少是短时间内都无法达到量产阶段。当然面对新兴概念,我们不能一味推翻,抱着辩证的眼光去看。新技术的开发和实现,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。

以上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交流,更多物流资讯请关注【e椰城】(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予以删除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