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4-18
物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行业,中国公路物流在历经高速发展后,现在整个行业里呈现,快递有顺丰三通一达五巨头,零担快运有德邦、安能、三志等大佬坐镇,尴尬的是一想到专线企业,则会用散、小、脏、乱来形容。那么,专线为什么难出巨头?
同质化竞争激烈
在整个专线物流行业里,价格战是最常用的竞争手段。价格战打了一遍又一遍,导致现在很多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微乎其微,都是在为生存而战,更不要提发展了。为了逃离价格战这个恶性竞争的圈,不少优质专线开始以品牌为导向,走上了全新的发展道路。
现在很多专线公司产品过于单一,而提供的运输服务也基本相同,导致各个专线都没形成差异化的优势。所以对于客户来说,使用哪家公司运输都一样,相互可以取代,这种情况下,专线企业的竞争力普遍都很弱。
各路巨头纷纷“入局”
很多快递公司和网络型平台企业,他们要么拓宽了业务,要么将业务下沉,不约而同来抢夺原本属于专线的市场,比如顺丰、中通、圆通、百世等。
虽然看似跟专线的主体业务不冲突,但是已经慢慢瓦解了专线市场的部分份额,依托自身强大的网络配送体系形成竞争优势,进行业务延伸。
从2010年以后,以德邦为代表的网络式零担真正体系化,2016年下半年开始安能、壹米滴答崛起,大量资本进入零担物流行业。这也使得我们对这种“小批量、多批次”的货物,服务能力越来越强、成本越来越低。而这一块,其实是吃掉了专线蛋糕上的奶油。
专线企业定位不精确
很多管理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,谈不上长远的规划,对企业的定位普遍都不明确。而现在专线干的东西太多了,不仅要在前端把控货物、中端负责运输,还要担心末端的落货以及配送。然而,大而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毕竟成本还摆在那里,业务垂直才更具竞争力。
专线的价值在于个性化和灵活性,而专业又专一的定位,就是要将业务做精、做细、做垂直,才有机会打造属于自己的行业壁垒,进而提高行业的竞争门槛。
做只有专线能做而其他企业做不了的服务,把专项业务做深、做窄、做细,所以首先要想清楚自己能做什么,自己的业务优势是什么,而不是别人做什么我就要做什么。从生产型企业像品牌型企业思维转变,企业才能找准定位,迈出长足发展的第一步。
当前,市场新需求为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,相信会有更多的专线企业,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,重新将专线业务做大做强。
以上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交流,更多物流资讯请关注【e椰城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