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政策法规 > 行业动态

即时配送,光“快”就够了么?

2019-05-22

伴随着“互联网+”模式的普及,即时配送市场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张,且行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速的发展,目前已跃升为千亿量级的市场。

据相关数据显示,2018年即时配送行业的订单量高达124亿单,从2014年到2018年实际发生和预测订单等数据整体来看,即时配送市场规模保持了较高倍数的增长。

即时配送打造的“分钟级配送”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,在追求极致配送时效方面,即时配送似乎正在为整个物流行业上演一场有一场“好戏”。

美团点评上线美团闪购业务,涵盖超市便利、生鲜果蔬、鲜花绿植等众多品类,30分钟配送上门,24小时无间断配送;菜鸟和阿里健康联合宣布,在杭州率先上线24小时在线买药30分钟送药上门服务,口号是“白天30分钟送达、夜间1小时送达”,据悉最快一单只有10分钟。此外,也有达达—京东到家的35分钟送达;盒马鲜生的三公里半径内半个小时送达;苏宁上线的生鲜领域的易果以及每日优鲜等也纷纷开始效仿更为“惊人”的分钟级时效配送服务。值得一提的是,苏宁物流推出“冰淇淋指数”服务,以冰淇淋融化时间作为参照体系的评估标准,用来衡量即时配送业务的时效。

但业内人士认为,光做到快,其实并不能在即时配送的激烈竞争中先人一步,抢占先机。即时配送带给我们的想象,也不能只有快。

乘着资本的“顺风车”,即时配送似乎变得有些“狂热”。不仅是“久经沙场”的大型玩家开始将“快”力求做到极致,越来越多的中小玩家也开始做起了用“最短的时间完成配送到家”的生意。但有些是“真”快,有些却是“假”快。

消费者要的是又快又好的收货体验,许多“玩家”虽然快但很“差”,对于“快”的追求似乎在这个行业已经上升为一种执念,被快“绑架”的即时配送受制于此,发展反而变“慢”了。

的确,在各方将时效作为主要发力点的同时,即时配送领域的隐忧也渐渐开始显露。

目前,即时配送平台更多的是采用第三方众包配送服务模式,这样便造成了负责配送的从业者较为分散、职业素养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,这在为企业带来运营管理困难的同时,对于提升服务的质量也是较为不利的。

其次,即时配送领域的多数“玩家”,其运作模式还并不成熟。之所以繁荣,实际上还是依赖于短时间大量资本的注入。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即时配送“玩家”对于资本的依赖性,一旦在资本市场遇冷,以现有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可能很难维持后续发展。

并且,即时配送市场还存在着诸如价格战等不正当竞争现象、外部环境及相应基础设施不完善、成本高效率低、行业缺乏规范等问题,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业的发展。

总之,在各方大举斩获资本的“热”的同时,头脑一定要“冷”下来,毕竟,行业若想获得高质量且长足的发展,对更为先进的技术、模式的应用,对行业规范化等的探索是必不可少的。

以上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交流,更多物流资讯请关注【e椰城】